任长亮教授团队在人工钾离子转运体抗肝纤维化应用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发布者:张欧扬发布时间:2024-09-02浏览次数:10


近日,药学院任长亮教授团队成功开发出一类高选择性人工钾离子转运体,并首次在体内外证实其具有显著的抗肝纤维化活性,为肝纤维化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相关成果以“Highly Selective Artificial K+ Transporters Reverse Liver Fibrosis In Vivo” 为题,在线发表在《JACS Au》杂志,并被选为封面故事。

肝纤维化是肝脏受到慢性损伤后,因纤维组织异常增生而引起的病理状态。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进一步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癌。然而,目前临床上仍缺乏有效的治疗药物。大量研究表明,肝星状细胞(HSCs)的激活和异常增殖在肝纤维化进程中起着关键作用。其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是介导肝纤维化进展的关键细胞因子之一,当其与细胞膜上的受体(TGFβR2)结合时,会触发下游的TGF-β/Smad信号通路,进一步激活HSCs。近期研究发现,HSC胞内K+水平异常与TGFβR2的表达密切相关。鉴于此,任长亮团队提出,通过开发人工钾离子转运体来调节细胞内K+水平,有望为肝纤维化治疗提供一个新的策略。

在此项研究中,该团队基于双分子接力机制设计了一类钾离子转运体,其中6C6分子展现出出色的跨膜传输活性和选择性,其K+/Na+选择性高达15.5,是当前选择性最高的人工钾离子转运体之一。此外,6C6在体内外实验中均表现出显著的抗肝纤维化效果,其作用机制包括诱导HSCs凋亡、阻滞其细胞周期以抑制其增殖,以及通过下调TGFβR2的表达,阻断TGF-β/Smad信号通路,抑制HSC活化。这项研究是首次将人工离子转运体应用于肝纤维化的治疗,展示了人工离子转运体在肝纤维化治疗中的巨大潜力。


药学院2021级博士生张秋萍为论文第一作者,任长亮教授为论文通讯作者。该项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227124),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JCYJ20210324123411030JCYJ20220530143206013)和厦门大学南强青年拔尖人才计划的支持。该项研究的计算部分得到了厦门大学药学院曾志平团队的大力支持。

论文链接:https://pubs.acs.org/doi/10.1021/jacsau.4c0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