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市卫计委副主任王挹青教授作政治理论学习专题辅导报告
发布者:冯民
发布时间:2018-10-30
浏览次数:

10月26日中午,厦门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王挹青教授,在翔安校区图书馆小报告厅作“践行党的十九大精神,加快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专题报告。药学院全体教工、学生代表50多人参加了本次政治理论学习。
王挹青围绕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践行“健康中国”战略,从背景介绍、主要举措及展望三个方面,对如何加快厦门市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作了深入浅出的阐述。
王挹青首先指出目前厦门市医疗事业发展总体情况呈良好态势,但仍存在一些短板。因此,厦门市结合自身实际,通过实施结构优化工程、学科完善工程、龙头提升工程、基层基础工程、智慧健康工程等五大工程,全面推进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一是通过新建市级医院,放宽社会办医准入等措施扩增总量、优化存量、调整结构,统筹全市卫生资源数量与布局实施结构优化工程;二是急民生所需,瞄准薄弱环节,通过强化产科提升、补齐儿科短板、健全全科医师队伍、缓解精神卫生供需矛盾,精准补齐学科短板,实施学科完善工程;三是通过创建高水平医院,引进高层次人才,孵育高水平专科等方式提升医疗总体水平及专科技术水平,实施龙头提升工程;四是以“强基层”为重点,首创“三师共管”家庭签约模式、逐步完善分级诊疗工作机制,加快构建布局合理、分工协作的分级诊疗新格局,实施基层基础工程;五是不断创新“互联网+健康”服务模式,通过建立厦门市民健康信息系统,首创区域“健康医疗云”,搭建全市的门诊统一预约和支付平台,深化信息惠民,改善服务体验,实施智慧健康工程。通过推进五大工程建设,厦门市卫生医疗的基层服务能力得到提升,医务人员积极性得到调动,三级医疗机构病人结构得到优化,公立医院改革同步推动,信息化建设再上新台阶,就医体验得以改善,满意度持续上升。
在讲座的最后,王挹青结合工作思考,提出了考核一流大学医院的标准和一流学科的建设目标应如何设定的问题,这对于正处在“双一流”建设关键阶段中的医学学科来说,颇具启发意义。她指出,一流的大学医科建设不仅需要一流的基础研究,更应与临床研究有更紧密的合作。她建议医学科研工作者要多参与医院的项目,了解具有优势的重点专科,并带着问题来开展基础研究,从而把基础研究和临床需求密切结合起来。
(陈秋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