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实践路】药学院连续四年开展“医药百乡行”社会实践活动

发布者:张欧扬 发布时间:2019-08-08 浏览次数:

7月底,由药学院师生和附属翔安医院医生共同组成的“医药百乡行”社会实践队一行20余人,圆满完成在福建漳州市长泰县珪后村和厦门市翔安区东园村的实践任务,为200余村民提供医药和卫生服务。这是药学院连续第四年开展“医药百乡行”社会实践活动,据统计,他们累计已在福建厦门、漳州、泉州、龙岩等地的12个村庄、社区开展医药常识普及和健康义诊,惠及百姓逾千人。

心中有大爱,助力乡村振兴战略

清代著名医学家叶天士曾说,“夫以利济存心,则其学业必能日造乎高明;若仅为衣食计,则其知识自必终囿于庸俗。”这句话,道出了医药工作者应当饱含利民济世之心,而不能仅仅以医业作为谋取衣食的手段。时代发展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节点的今天,更需要包括药学学子在内的医药领域人才始终做到心中满含对国家和人民的大爱,造福社会。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其中农村的卫生健康问题便是关键一环,直接影响着农村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小康不小康,还得看健康”。中央文件也多次强调要扎实推进乡村建设,加快补齐农村人居环境和公共服务短板,全面提升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水平。为此,四年来,药学院学子在专业老师的指导和带领下,持续深入农村和农民群体,开展健康知识宣讲,提供医疗下乡服务,以实际行动助力国家乡村振兴战略。

行动有方略,成功引入多方资源

如何成功联系上“百乡”,提供出“医药”专业服务,是社会实践活动取得实效的两个关键。带队老师和队员们通过不懈努力,成功找到了打开这两个关键点的“钥匙”,确保了活动的顺利开展。

在实践地点的联系选择上,带队老师们集体商议,确定了两三条主线。一是立足学校所在地,做到学校周边社区村庄全覆盖。二是围绕福建省内相对贫困落后县区,选取急需医药服务的村庄。三是通过院内省外农村生源学生,做好适时将活动扩展至全国的总体规划。按此思路,实践地点的联系得以有条不紊的推进。

如何提供专业的“医药”服务?实践队组建了三支队伍,一是在实践队员队伍招募上,除了药学专业学生外,还大力吸收医学、公共卫生等医药相关专业学生参与,扩大队员知识面和覆盖度。二是大力邀请医药专业教师参与,药学院李福男、丘鹰昆、陈全成、李明玉副教授等一批专家先后担任指导或带队老师。三是引入专业医疗力量,借助学院与厦门大学附属翔安医院的合作平台,实践队成功邀请翔安医院烧伤整形科、康复医学科、药学部等科室的专业医生参与到活动中来,极大的丰富了面向农村居民的医药服务内容和质量。

效果有保障,解决农民实际困难

建立起高质量的三支队伍,实践队员们便心中“有底”“有数”了,开展起实践活动来更是事半功倍。

每到一处,实践队都会在带队老师的带领下,走访村干部,与村医座谈,和村民交流,了解各村医药卫生基本情况和村民实际困难,以便有针对性的提供村民最急需的帮助,提高活动成效。有的村庄,实践队主要开展以外伤的日常处理、规范用药等为主题的宣讲讲座,解决群众生活中常见的用药问题;有的则开展血压血糖测试,中医耳贴治疗,康复理疗按摩等一系列中老年康复活动;有的则针对留守儿童和妇女开展妇幼专门保健常识宣讲和治疗。做到了“有的放矢”,村民们听得更加认真、参与得愈发积极了。

除了提供服务外,实践队还精心设计了针对农村居民的医药卫生健康调研问卷,在实践中进村入户发放调研,了解村民最关心的事和最急迫的需求,根据调研情况调整下一次活动内容安排,同时将调研结果分析汇总后,积极撰写成调研报告,真正做到学以致用、知行合一。

在全程参与和见证实践队的活动后,珪后村的村干部和村医生感慨道,现在国家有很多很好的医药惠民政策,但此前群众参与度不是很高,主要是因为宣传宣讲不到位,村民对乡村卫生健康政策认识不足,通过实践队的老师和同学们进村入户的宣讲和集中讲座,帮助我们普及了很多常识,极大地调动了群众参与积极性,以后国家的惠民政策就更加容易落到实处了。

接下来,“医药百乡行”实践队将在学院和翔安医院的帮助下,围绕乡医培训、健康宣讲和村民健康建设等环节展开深度实践,助力乡村医疗振兴。

(药学院)

责任编辑:林济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