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坤教授

发布者:张欧扬发布时间:2016-03-11浏览次数:37706

PI:张晓坤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个人简介:

张晓坤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 国家级领军人才项目入选者

  • 教育部“长江学者”(2007

  • 中国海洋学会海洋生物资源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委员会副主任委员(2022

  • 教育部“核受体肿瘤分子靶点与药物开发”创新研究团队负责人

  • 南方海洋创新药物研发平台负责人

  • 海洋活性物质功能、质量和安全性评价技术平台负责人

  • 福建省药物新靶点研究重点实验室主任

  • 福建省靶点新药行业技术开发基地主任

  • 福建省核受体药物工程研究中心主任

  • 第四届中国侨界贡献奖(创新团队奖)获得者(2012


教育背景与科研经历:

1982年毕业于厦门大学生物学系,1989年获美国佛蒙特州大学生物化学博士学位1989年起在美国加州圣地亚哥桑福德-伯纳姆医学研究所(Sanford-Burnham Institute for Medical Research)从事核激素受体的基础研究和药物开发应用工作,历任博士后、助理教授、副教授,2006年起任教授。

2006年作为五位主要发起人之一,组建厦门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200610月起担任厦门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院长。2008年全职回国工作。201012月至20227月担任在原厦门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医学院药学系等的基础上,新整合成立的厦门大学药学院院长。

 

研究成果:

张晓坤教授长期从事核激素受体的前沿研究,主要集中于维生素A、视黄醇类化合物和衍生物的抗癌作用,以及凋亡信号转导通路的研究。在《自然》(Nature, 198919921992)、《科学》(Science, 2000)及《细胞》(Cell, 2004)等国际核心期刊发表了近200篇具有重要创见的核激素受体研究论文;在美国及中国获得十几项专利;在国内外承担多项重大科研课题,是国家基金重大研究计划、教育部创新团队负责人;为美国NIH等科学基金委员会评审专家,担任多个国际一流杂志资深审稿人,如CellNatureNature Cell BiologyScienceMol. Cell. Biol.Cancer Research等。

张晓坤教授是核激素受体RXR同源二聚体(Nature 358: 587-591, 1992)及异源二聚体(Nature, 355: 441-446, 1992)作用机制的发现者,根据其发现的新型分子作用机制,张晓坤教授及其团队在1999年成功开发了世界上第一个针对核受体RXR靶点的抗癌专利药Targretin®Targretin®被《自然药物开发》及药物界同行认为是从199320019年间国际上22个被美国FDA批准的最有创新突破的靶点药物之一。

2000 年以来,张晓坤教授团队在ScienceCellCancer CellNature CommunicationsCell Chemistry & BiologyMolecular CellDevelopmental Cell等杂志上发表创新研究成果,在国际上首次系统阐述了核受体在细胞核外调控各种信号转导通路的非基因型作用模式,建立了核受体靶点药物开发新模式,并发现了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核受体候选药物,为寻找高效低毒的核受体靶向药及制定个性化治疗策略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其中一个新型核受体小分子候选药物已获美国 FDA 临床实验批件,开展结肠癌治疗临床实验。


图为根据张晓坤教授的发明专利,由美国Ligand 制药公司开发的抗癌新药Targretin® /Bexarotene,已被FDA批准广泛应用于癌症病人的治疗。

联系方式:

办公地点:药学院庄瑾楼515

电话:0592-2181851

Email:xkzhang@xmu.edu.cn